成都万友
  • 1
  • 2
  • 3
  • 4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4企业党建4工会园地4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同志学习  
5月12
2011年
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同志学习
点击数:1250    

孙家栋,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校长,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获得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终身成就奖。


基本情况


192948,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1942年,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8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1956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总体设计部研究室主任、七机部五院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家航天局特别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0111,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上午10点,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业绩受到我国航天界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佩和赞誉。


王建蒙先生创作了《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和《心系我星--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孙家栋》(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王建蒙本身就是一名从事航天发射及航天技术30年的航天专家,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对孙家栋的敬佩和对中国航天的热爱。


个人经历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195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个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要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一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并报聂荣臻元帅批准同意,由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与9年前回国时学飞机服从国家需要从事导弹事业一样,他由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导弹领域来到了空间技术研究院,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7岁。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1805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大事纪年表


1948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


1951年被空军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及管理。


1958年毕业,获得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


1960年孙家栋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1967年参加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0424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任总体设计师的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任总体设计师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孙家栋任航天部总工程师。


1984年,作为总设计师领导中国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1985年任航天部副部长。


1986年任中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总设计师。


1989年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


1988年孙家栋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曾任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作为东方红二号、三号试验通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北斗一号导航卫星、中星22号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制定卫星总体方案,现担任绕月工程总设计师,并任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环境一号卫星和鑫诺二号大容量通信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92月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聘请出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2010111,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评价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4150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孙家栋曾经动情地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贺信


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专门写了贺信:


孙家栋院士: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谨祝生日快乐!夫人面前代致问候!


钱学森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数十万中国航天大军中的典型代表


孙家栋是数十万中国航天大军中的典型代表,航天系统高级工程师王建蒙著的《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一书对孙家栋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获奖


2010111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200935,钱学森先生写给孙家栋一封自己亲笔签名的信,信中说: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八十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由钱学森推荐,1967年,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424,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支持研制7颗卫星,到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20颗卫星。与孙家栋紧密相关的27颗卫星,就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1/3


危急时刻签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探月工程总设计师78


航天发展到现在,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往往带有灾难性的后果。孙家栋说。


1974年的失败让他刻骨铭心。这年115日,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由于火箭上一个极其简单的导线质量问题,导致点火飞行后的火箭随同卫星一起爆炸。


当时我在现场,夕阳背景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几百人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在沙地里一块块捡残骸。孙家栋回忆说。当时他鼓励大家不能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


19751126,真正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在当时,返回式卫星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美国和苏联也是经过多次失败才成功。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危急时刻需要有权威甚至一锤定音的意见,但这又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将个人一切顾虑抛到脑后。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36000公里高空发热。当时如不退烧,整个卫星将失效。孙家栋提出建议,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现场操作人员慎重起见,拿来白纸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的字据,请孙家栋签字,孙家栋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


卫星最终化险为夷,而这颗通信卫星投入使用,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2007年,担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已是78岁。在提前向世界公布卫星发射的详尽时间后,我国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不辱使命,准时发射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执行预定科学目标。


嫦娥工程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时代,但难度很大,光是距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通讯测控就前所未有,往常地球卫星轨道的高度也就是几万公里。风险太大,很多人认为,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70多岁前的辉煌历史会受影响。他是怀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满腔热情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电视捕捉到了这么一个镜头: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自我总结几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有一段时间,作为科学家的孙家栋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国等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19904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美国的卫星。


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孙家栋说。


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嫦娥一号卫星的“70副总指挥龙江说。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孙家栋培养了一批优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难题,孙家栋喜欢看天。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要求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准确测控,但地球在转,月球也在转,发射窗口时间有限,这些难题让孙家栋日思夜想,时常半夜起来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凉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轮廓慢慢变淡。从主持嫦娥工程以后,孙家栋看月亮从此多了一份特别的意味。


即使是现在,孙家栋还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每天的爱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资料,包括各国的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

分享到:
版权所有©成都万友汽贸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